胡海龙 请看《流行英语学习法面面观》的两节。 五大法宝
《神雕侠侣》中的金轮法王,雪域武学宗师是也,随身携金、银、铜、铁、锡五个法轮,舞时呼呼生风,碰着的无不缺胳膊断腿,哭爹喊娘。流行各路学习法祭出的法宝,初略统计,也有五个,现论资排辈如下: 一曰简易速成。各掌门人多提倡听说领先,不拘蓝领白领,老弱病残,只要掏钱买他们一套书加几盘磁带,包管几个月之内ABCD倒背如流,聊天、上网、发传真、写简历都手到擒来。其余如四六级、托福、雅思、GRE种种考试,固也视之蔑如。言其易者,无论居家出差、洗衣服做饭,只等录音机一开,单词、例句便成群结队,开进尊脑,从此落地生根,成为绿卡一族。如果工作太忙,也没什么打紧,睡觉时戴耳机听上几段同样曲尽其妙。不仅学英语,还可解除疲劳,促进睡眠,运气好的只怕连同感冒、哮喘、肩周炎也要霍然而愈。我平时睡觉最喜欢做春梦,自从学了某某英语,眼睛一闭,便有各色西洋美眉款款而至,一个个环肥燕瘦,挤其眼而扭其腰,我在那里左顾右盼,好不快活。 二曰爱国主义。以映雪读书的某位大师可作代表。曾几何时,国人外语水平普遍低下,民族存亡,系此一线,遂有此大师投袂而起,推出XX英语,一时天下云会响应,赢粮而景从。大师席不暇暖,诲人不倦,弘法几年成效卓著,其“让几亿中国人会说英语”的宏愿,已实现在即。下一步,大师还要纶巾羽扇,远征欧美日韩各国,化夷为夏,一雪我中华百年积侮于外邦之耻。当初梅兰芳蓄须明志,誓死不为日本占领军演出,此大师则染黄发明志,浑身上下海天一色,遂把中国人做了个彻头彻尾。 三曰科学成果。今天某人眼里科学万能,提起科学之名,小儿不敢夜哭,于是科学之羹,人人得而舀之。纳米技术初现端倪,紧接着就有纳米冰箱、纳米洗衣机、纳米吸尘器相继出笼。我大儿媳的干妈,也在老家村办工厂开发纳米臭腐乳。干妈之侄女,现居某市开“克隆”复印店,生意看好。——某某英语的宣传手册,备载α脑波、珠琏原理、条件反射原理、XX懦夫(诺夫)音乐,把我等乡野之民唬得晕头转向,裤子全湿。再不献上几文蚀财免灾,只怕寝食都难得安也。 四曰洋人、名人。洋人之吃香,其由来也渐。若能与洋人出双入对,国人谁敢不脱帽对阁下行注目礼乎?我熟识之一文学教授,授课反应平平。一日他抬出自己是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常与李约瑟在一条小路上散步,当即把满座学生吓得面如土色。纵观各家流行学习法,无不乐于搬出洋老爷、洋小姐坐阵助威。如上述某大师之巨盒,即有一瑞士小伙的玉照赫然在焉。至于名人,倒也没见他们请到学术界的泰山北斗,多是普通教授、博士,或者本科哈佛女孩,举一书曰:“自从学了XX英语,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如是而已。 五曰弱势群体。上到七十高龄的老太太,下至广西山沟的少年阿龙,只要学了某某英语,无不重塑自我,找回自信。据上述某大师的巨盒介绍,大师一向周穷济困,恤苦怜贫,甚至还不辞劳苦,翻山涉水到农村送书、献爱心,足可与做某药品广告的XX阿姨结伴申请诺贝尔和平奖。夫乡下饥寒交迫的穷娃娃,突然有大城市的文化人到山坳坳里救苦救难,只怕是观世音菩萨现身,能不奔走相告,感激涕零。所赠之XX英语,当然“用了都说好”。 结 论
我们小时候在农村学英语用汉字注音,是限于条件万不得已而采用的土法子。学习英语语音至为关键,错误发音一旦形成习惯,日后将很难纠正。如今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已大大改善,录音磁带、VCD、电脑十分普及,再用当年我们乡下人的土办法无异于是饮鸩止渴。 各家流行英语学习法的掌门人当然并非个个都是欺世盗名之辈。相信有的掌门之所以推出他们的学习法,怀抱的是提高国民英语水准的良好愿望。各大掌门人的学养、造诣与英语界的权威专家相较固然不存在可比性,但其中一部分人还是有一些真实本领的,他们当年学英语时也付出过艰辛的努力。李阳先生的一口美语相当了得,据他自述是大冬天站在风雪中刻苦训练的结果。钟道隆先生本人就是名校英语教师,他当初训练听力用坏了几部收录机,写秃了好多支圆珠笔。冰冻三尺,固非一日之寒,他们的刻苦精神令人钦佩。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重语法、阅读而忽视听、说,各大掌门人则一般都强调听、说的重要性。他们宣传声势浩大,在社会上影响广泛,对提升广大英语学习者对听、说训练的重视程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见过几种他们出版的有声读物,选材、朗读皆有可观者,我也曾向青年学生推荐。 但是,听、说只是学英语的五种基本技能中的两种。听、说是基础,读、写、译才是根本。只会听、说,不会读、写、译,那与文盲有多大区别呢?不顾客观学习规律,过分地夸大听、说的作用,把英语的系统学习简单化、快餐化、庸俗化,必然对广大英语学习者,尤其是知识群体中的学习者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至于有些人以狂怪相推尚,提倡说英语要手舞足蹈,扯着嗓子大喊大叫,实属低级趣味、哗众取宠,大失他们作为读书人的体面。 学英语有方法可讲,却无捷径可走。多快好省、阶段速成是办不到的。某些掌门人自己是勤学苦练过来的,想必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却对普通学习者宣扬简易速成,这样的做法非常不负责任。他们的理论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本无干系,却借“科学”之名自我标榜,除了欺人无知、拉大旗作虎皮外别无解释。有人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敛财牟利,借公众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沽名钓誉,实在大大有失厚道,为仁者所不取。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人贵有自知之明。积累经年,写出一本书反响不错,钞票也挣一把,这也就罢了。他们偏要不知深浅,妄自尊大,把自己打扮成一代宗师。写书则中学版、小学版、大学版、成人版及种种之版层出不穷。写书之外,又是讲演,又是签名,组织夏令营,开办培训班,上电视,当“大使”,坐着飞机到处转悠,把天下人的风光占个干净。仿佛泱泱大国几亿人的英语教育,非得由他们出手扭转乾坤,而英语界那么多权威专家只能敛衽束手,作壁上观。照老子的说法,这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矣。”黔驴技穷之日,不知他们如何收场。《隋唐演义》里的程咬金,惯使一柄宣花斧,而他厉害过的不过“劈脑袋”、“小鬼剔牙”、“削耳朵”区区三招。头三斧砍下去固然呼呼生风,威猛淋漓,砍第四斧就露出马脚,吓唬不住人啦;地球人都知道,隋末天下好汉,他不过排在第三十六位。《流星花园》第一部挣得了高收视率,拍第二部就不大能出彩。F4一夜走红本来是靠的俊俏脸蛋,他们嫌不过瘾,拍过电视剧又天南海北地到处开演唱会,结果是节节败退,江河日下,传出消息要解散了。余秋雨先生当初推出《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颇受好评。他自称西学本非所长,近几年却一古劲儿写出《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亚非欧几十个国家一路地“叹”过去,毕竟力不从心,让人有一本不如一本的感觉。覆辙在此,可不为鉴乎? 稍稍推想一下就会知道,各掌门人多不过二三十岁年纪,成天坐着飞机云里来雾里去,全国各地大把大把地挣钞票,他们才好好念过几本书,能有多大的学问?又怎么能静下心来写那么些书,而且本本质量上乘?七拼八凑,剪刀浆糊,多写一本书他们就能多挣一大把人民币。要说这些书里有什么精华,江湖郎中行走四方,靠的不就是那么一包野药么?马三立先生讲过一个单口相声《挠挠》,说的是某公背部奇痒,重金购得一个药包,打开一看里边包着一层纸,再打开一看又是一层纸,层层的纸皮剥去之后,最里边是张纸条,上面写着两个字:挠挠。诸大掌门的理论,要点大抵在于听、说,1+2=3,2+1=3,3-1=2,3-2=1,半瓢水舀过来倒回去,左右不过那么一点东西。怎么学好英语,我们当然是请教权威专家为佳,投在一帮江湖人、生意人的门下所为何来?专家们的书、论文并不难找,如《英语学习》杂志1999年至今已经刊登了数十篇“英语专家如是说”。两厢比较,可知流行学习法的理论多是炒别人的现饭而已。英语要学到家,光练听、说不行,只练五大技能也不够,还要系统地学语法,要多读书,要了解中西文化。光靠捣鼓几盘磁带鹦鹉学舌就想毕奇功于一役,那是猫儿闻臭鱼——嗅鲞(休想)。 奉劝流行学习法的英雄豪杰,中国能耐人多的是,诸位钱也挣了不老少了,还是见好就收,回家享享清福去吧。硬要鼻子插大葱——装象,那指定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列位看官,且随老夫跨上破驴,揣好唱本,咱们一路走着瞧。 问:有人宣扬三个月学好英语,可不可信? 问:有人讲学英语是体力活? 问:依你看为什么一些欺世盗名的流行学习法能有那么多追随者,而专家学者的意见反而不大受重视呢? 问:李阳等流行学习法的创始人之所以有市场,是利用了人们的什么心理?怎么看待他出的教材? 问:流行英语学习法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我已经买了不少疯狂英语的书,我该怎么办? 问:练口语一定要用“三最法”吗? 问:有人宣扬三个月学好英语,可不可信? 答:好象他说的是每天学上十个小时,这样三个月要投入上千个小时,英文学习上一个大台阶,这有可能,但还远远谈不上学好。再说普通的学习者,有多少能够放下别的事都不干专门来学英语呢?就是客观条件允许,一天到晚专门抱着英语书啃,抱着收录机练听力,也过于沉闷乏味。人一天吃三顿饭就行了,谁一天吃十顿二十顿。一般人,尤其是上班族,坚持一天学一个小时就很不简单。一天一小时,三年下来也是上千个小时,下这么多功夫,学一门语言,学打太极拳,学弹琴,学书法,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注意是一定的水平。三个月,即便是英文掌握较熟练的人大概也只能读上十册小说。如果告诉一个老外读完了《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就可以掌握汉语,恐怕我们自己都会感到好笑。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语文,一直到高中毕业要学十二年,而且有本土的语言环境,大多数人究竟学得怎么样呢? 我有一位朋友,前几年被派到河内学习越南语。他相当用功,除了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从零开始,半年之内,他可以看懂当地报纸的大意。但也谈不上已经把越南语学会,他在那边呆了两年才回国。大概在1990年左右,BBC中文台的教学节目《你问我答》曾有一个与你的类似的问题,主持人张华说他了解的中国人在英国(不是在中国)学英语,从零起点开始到大体能阅读报刊、与人顺利交流,最快也需要八个月。那已经是天才人物了,一般人还远远做不到。我多年以前还看到一篇文章,介绍前苏联克格勃培训外语人才,比较我国大学的教学他们大概是很成功的;他们的学员也经过了一年半的强化训练,才达到监听外国电台的水平。 什么叫学好?就算以所谓“专业八级”为标准,人家三个月可以办到,我国大学外语专业要磨蹭四年,学制实在太长了。也许有这样的旷世奇才,但他也别指望别人花几十块钱买他一套书,在没有本土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几个月之内单靠自修也都变成旷世奇才。 老子说:“乐与铒(饵指美食),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我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我不讲简易速成,谈的尽是些“淡乎其无味”的老古董,读者可能觉得有些失望。大家看街上卖减价商品的一些小店子,店主在门口又唱又跳,对着喇叭吆喝什么“大放血”、“跳楼价”,的确能吸引不少过路者的注意。但这种小商店一般只经营中低档的服装、日用品之类,买质量上乘的高档货、贵重商品肯定不会到这种地方来。所以路过的人大多数不过停下来瞅瞅热闹,瞅完了就继续走他们的路。而且天天“放血”,日日“跳楼”,每回经过都是“最后一天”,过不多久就没几个人理会了。 问:有人讲学英语是体力活? 答:当然不是。这不过是一句不负责任的广告词。一个戏曲演员,情到深处,一段不长的唱腔唱下来可能大汗淋漓,能据此断言唱戏仅仅是体力活吗?读书也很辛苦,能说学者们都是干体力活的吗?学英语在口语训练上也许对体力要求更多一些,但说只是学习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听、说是基础,读、写、译则是根本。单会听说不能流利地读写只是文盲、半文盲,比能读能写而不擅听说可能更加危险。就算工作的性质主要是同外籍人士作口头交流,读书的内蕴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交流绝难深入。光会“早上好”、“天气不错”,会日常会话的survival English, 对个大学毕业生来讲够吗?印度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英文作家,他们的大学生英语程度之高是举世公认的。这个程度高当然主要指读写的水平。印度人的口语实在不太地道,不是有笑话说,问一个印度人多大岁数,他回答I’m dirty(thirty)。 在《道家智慧与英语学习》一文中,我讲学英语的好比学艺术,都需要大量简单重复性的练习,但是二者的规律毕竟不完全相同。学英语在初级阶段就存在运用的问题,也就是说一开始就要有创造,要用头脑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能老停留在简单的摹仿上。 有人倡导的英语学习法,练口语要扯大嗓门吆喝,吵得鸡飞狗跳,四邻不安。口语当然用的是口,他们却要手舞足蹈,又不是聋哑人,练这些肢体语言干啥。据说现在又有什么表演英语之类问世,宣传材料我没有见到,不好匆忙下结论;单看取的这个名号,又不卖门票,表演给谁看呢? 流行英语学习法的杀手锏大多是听说领先,这并不是什么新的创造发明。《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基本上都是简短对话,亚历山大先生强调要摹仿磁带录音反复练习,这不就是听说领先吗?多读点书,对流行学习法的深浅高低自然有数。我与诸大创始人素昧平生、无怨无仇,也懒得去玩靠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小把戏;我之所以违背老子“不为天下先”的训诫,出头敲打某些流行学习法,实在是有感于时下诐辞怪论大行其道,心中有所郁结,不吐不快。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正好道出了我此时的心态。 这里我引用北京外国语大学杨利民先生的阐述作结。杨先生说:“几百几千人一起喊叫,对消除恐惧感也许有好处,学几句短语能给学习者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感、成就感,也是真的。但敢说不等于胡说八道。不学语法、鹦鹉学舌,即使学会几句话也不等于能掌握语言规律,能举一反三。‘听’是别人的,‘说’是自己的。语言必须表达思想,一个没有头脑的人学不好语言,一个没有思想、逻辑的人学不好语言,一个对文化没有兴趣的人也学不好语言。”(《英语学习》杂志2001年第1期) 问:依你看为什么一些欺世盗名的流行学习法能有那么多追随者,而专家学者的意见反而不大受重视呢? 答:对流行的英语学习法我并不一概否认。我绝对相信某些学习法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他们并不可能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没多少发明创造,这一点是肯定的。 我一向疏懒,很少找他们的书看。老实说我对这一类流行的东西本能地有一点偏见。具体原因何足道先生在《流行英语学习法面面观》中已经讲得很明了了。何先生在文中也剖析了他们“克敌制胜” 占领市场的五大法宝,很有见地。如何学英语不请教专家学者而跟在一帮江湖郎中身后亦步亦趋,这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 不过时下各类商业化操作的英语学习法大行其道,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正规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弊端。现在的英语界专家学者讲学习方法的声音似乎也弱了些。专家学者们很多深居书斋从事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研究,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学英语的状况和要求未必很了解,他们的言论经常是散见于各类报纸杂志,不是很系统,操作性可能也不是很强。专家们都不讲速成(这是流行学习法的杀手锏),也不提倡为应试而学习,不喜欢商业炒作。这些都是他们声音较弱的原因吧。 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文化的失落。夸张地说这是一个“读书人”不读书,“文化人”不懂文化的时代。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几乎为零。如果学生们很早就读过四书或老庄等经典著作,他们学英语绝对不会象今天一样茫然不知所从。现在呢,不说英语,开了十几年的课,语文照样学不好。学习本来是个很个体的事情,可是如今多的是热闹之学市井之学。李阳的讲座,他所谓的万人口语班,更象是摇滚音乐会。李阳也说了,往台上一站张惠妹是啥感觉她就是啥感觉。 说什么好呢。 问:李阳等流行学习法的创始人之所以有市场,是利用了人们的什么心理?怎么看待他出的教材? 答:李阳等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市场,原因是多重的,我想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 应试型的学校英语教育非常失败,忽视英语应用能力。 二, 社会上广泛存在急功近利心理,许多学习者相信简易速成,没有保持较为清晰理性的头脑。 三, 专家学者影响力未能充分发挥。 四, 人文教育全面缺失,读书人读书不多,对古人和近代以来的英语大家的语言学习法不了解。 李阳的一时得势,实际上折射出当今文化、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大众心态等诸多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本书附录《流行英语学习法面面观》有一节是《五大法宝》,对诸路流行学习法玩弄的手段进行了条分缕析。这五大“法宝”是:简易速成;爱国主义;科学;名人、洋人;弱势群体这些手法李阳大半都用过。最关键的是他利用了人们急功近利,希求简易速成的心理。同时他用种种手段给自己做广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很可惜,可能是因为隔行如隔山,虽然头脑清醒,不受商业诱惑的人很多,但被李阳纳入彀中的为数也颇不少。 李阳只有宣扬简易速成他的书才可能卖得动。人们都想走捷径他就宣传速成。语法难学他就说不用学语法。听说读写译,几个字念着都是一堆,多麻烦,所以他就说口语就是一切。起来书难读难背他就说只用背句子,拿着他的卡片可是上厕所都能学。他也就这么些招儿。为什么要“疯狂”,要说学英语是体力活,要乱蹦乱跳,憋出个一口气法,为什么铁板钉钉一定要“三最”,为什么要骂自己不是人,自己的生命贱如街上的野狗,标榜自己爱国,要支援老区教育(当然客观上我们欢迎他爱国有成)道理也都是类似的。这样才能吸引人的注意啊。李阳老师收徒无数,据说用户八千万。全国高校老师加在一块儿学生也只他一个零头。 简易是简易,他要人买他的书,那可是越卖得多他越喜欢。一套什么发音宝典就是五百块。这么多书磁带几时才学得玩?所以满简单的事又被他搞得很复杂。李阳的学习法理论也没多少内容。我见到的内容就很少,出一本书远远不够。不卖“教材”人家哪有活路呢。编教材要求非常高,难度是非常大的,这一点请参考我谈精读教材的那一部分文章。李阳的教材五花八门,他的网站上光是书单就开了几页,水平且置之不论,他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编写?李阳还有高论,他说“随手拿起一张外国发来的商务传真,这便是最真实的学习材料;从一个价值连城的商业合同中也可学到价值连城的英文;另外一个英语学习资料的来源是托福考题,因为托福考试题中包含着最地道的英文;那些进口产品的说明书和包装也是一个重要的英语学习资料来源。”这是强词夺理。精读教材 一定要精挑细选,要挑最好的课文。李阳出什么掌中宝,强调以句子为中心呢?因为这样给人感觉能短平快。我们想一想,我们背整篇的文章记得牢还是背零散的句子记得牢呢?当然是背文章。背二三十篇文章就有一两千个句子。这里面有思想,有观点,有作文的章法,有文化内涵,可以培养语感,而背零散的句子与背单词一样,只能给我们虚假的所谓“速成”的成就感。学好英语要做一个素质全面的whole person,背些零散的句子岂能收其全功!口语又岂能包办一切!(林语堂先生说过要记一些好句子,他指的句子是在读文章读书时碰到的特别精妙的句子,当然值得记下来。这与背李阳的句子书是完全不同的。) 我也知道国内英语高手如云,编教材要求太高难度太大,所以我一直追捧亚力山大先生的《新概念》,张民伦先生的《听力入门》。学习法呢我也绝不敢嚷嚷我有什么创造发明,本来就没有嘛。我深知自己水平有限,大家要请教就去请教著名学者尤其是林语堂许国璋王佐良许渊冲等前辈大家,去找他们的有关论述研读。我是后生小辈,山中既非无大树,蓬蒿岂可作杖杆。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好。 问:流行英语学习法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我已经买了不少疯狂英语的书,我该怎么办? 答:我从来不认为流行英语学习法都是一无是处。这一点在《道家智慧与英语学习》的结尾部分说得很清楚。对有些创始人我还是比较尊敬的,比如钟道隆先生讲话就还比较实在。他那么大岁数用功学英语其精神着实给年轻人立了一个好榜样。扶忠汉先生也给我类似的印象。杜子华先生搞他的《英语成功学》,我以为英语就是英语,和个人成不成功没有直接关系。而我在旺旺英语论坛读到一则帖子转载杜先生谈英语学习的一份讲稿,说的内容我基本上不感到陌生,但他讲的道理的确大体是对路的。至于李阳先生,他的学习方法当然不会是一无是处。他出的教材和读物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他是一无是处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当然他的书主要是找人代他编的,里边的文章句子都是外籍人士的手笔,并不是他们自己原创的。我上课都用过《疯狂英语》杂志里的有声内容。(但据说此杂志与李阳并无关系。)李阳说的也有普遍真理,当然不能完全抹煞。他说用腿走路,我们当然不会反对说该四肢着地趴着走。对待他们的学习法和出版物,持平常心可也。
不过我想最好还是摆脱某些华而不实的流行学习法的影响。有的朋友说各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所以都可以用。我不同意。各种学习法的可取之处的多少区别可就大了。象李阳等的学习法还有很多的问题,我这本书里已经在不同的地方谈过了。我们所首先关心的问题不是别的,是怎样学好英语。学习应该以谁为师?当然不应该是李阳。要以大家名家为师。给我们机会到美国留学,我们是愿意去哈佛耶鲁还是愿意去个社区大学?我们是学英语为自己,不是为了给某家学习法殉道。我们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犯不着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和金钱去验证某些江湖郎中的学习法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给他们写评传,这样的工作不是我们的急务。所以我们选教材就要选最好的,选择学习法也要前辈大家给我们指出的平正的坦途大道。 问:练口语一定要用“三最法”吗? 答:“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先生认为学口语要“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这就是他的所谓“三最法”。这个方法对某些人是有效的。我当年练发音,在准确的前提下,有时也追求速度快,比如模仿BBC新闻,速度非快不可。各种语速的材料我都模仿过。90年我模仿的是BBC的《英语流行歌词》,那个节目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朗诵歌词的速度很慢。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讲过:“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如果说在快速发音的同时能够保证准确、清晰,以较慢的语速讲话时做到准确、清晰肯定就不成问题。所以训练发音时稍微说快一些是可以的。但“最快速”绝非每个人都适用。讲英语准确是第一位的。学英语的人中“快嘴”是不多的。对大多数人来说,语速越快可能准确性越难保证。很多人天生讲话的习惯就是要紧不慢的,让他们追求最快速就勉为其难。练过疯狂英语的人中很多人语速是快,但好多发音是错的。是不是一定要追求“最清晰”呢?未必。讲英语时有些音发得比较重,有的比较轻,有的要求清晰,有的一带而过甚至要吞音,这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年我见过一些朋友练美音,为追求“最清晰”某些音发得很夸张,嘴形很难看,以后习惯成自然改都改不过来了。(他们不是跟李阳先生学的,那时“疯狂英语”还没有出来。)至于最大声,象李阳那样摇头摆尾去心火,比练气功热闹多了,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必要。
关键字:学习方法 |